活动记录

与技术社区一起愉快的玩耍

SOSCON 18 前线纪实

18/06/11 15:09

由重庆大学 Continue 社区举办的第 0 届 SOSCON 大会就这样圆满结束了,作为中国大陆境内首个由学生自发组织举办的开源技术峰会,各路大神、社区的核心人员或分享技术成果,或分享社区经验,可谓是各显神通。这里由BYRIO前线分队为你带来前方报道。

由于两天议程中的内容实在不少,本文只介绍给笔者留下较深刻印象的分享内容。

议程:

Day 1

6月9日的活动于下午开始,第一场活动是开源博览会,演讲者对本次大会做了一些简要介绍,同时也是暖场,开源博览会其实就是对一些大家比较喜闻乐见的开源项目,如 Fuchsia OS, GNOME, Wine, Requests, Django 等。

闪电演讲这一活动具体来说就是给一位演讲者限定 5 分钟演讲时间,内容不限。第一天的闪电演讲由于准备不足,有趣的东西不多。

开源辩论会则比较有意思了:辩题正是几天前刚刚发生的微软收购 GitHub 这一热点事件,正反双方的观点分别是这一事件有益/有害。正方的主要观点是:将微软视作洪水猛兽不利于开源界发展,而且引入微软的力量对各种发展也是一大助力;反方的观点则是:微软可能接受审查等等,使 GitHub 失去中立性,不利于保护我们各方面的自由。

稍后的运动交流会小队没有参加,而是选择游览重庆城市夜景(另有文章)。

Day 2

主要的活动内容都在6月10日:

上午,大会召开开幕式,这也是继 Day 1 的预热后,正式的开始,本次活动总召,来自重庆大学 Continue 社区的刘煜民,江湖人称刘贝贝,是一位胖哥哥,在自黑和玩梗之后,他介绍了他创办和运营重庆大学 Continue 社区的故事。他说,社区招人并不在乎现在的能力,而是看此人有没有热情和持续学习下去的动力;社区的活动不只是写代码,也会做其他有趣的事情;社区重视传承,建立学长每年带一年新人的制度;每周一次的分享会也会很有意思,比如:每周活动会固定放映恐怖片(喵喵喵?)。在对社区事业的态度上,他是这样认为的:运营社区最重要的因素是热爱开源事业,并且怀有将这个事情做好的决心。他的这些观点与笔者的很多想法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也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了。谈及本次大会,他说到:这是第 0 届SOSCON,也是中国大陆地区联合港台姐妹社区、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开源社区峰会,可谓是开创先河,我们在座的各位其实都见证了历史。

本次大会有一场特殊的分享会:女性专场,其实这主要是传递平权思想的一场专场——女性在技术开发中也是半边天,我们不该再纠结于社会的刻板印象。首先是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代小岱学姐,她在程序“媛”中可谓是女中豪杰了:她曾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微亚研等知名研究机构参与有关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无人驾驶等方向的课题研究。在会上,她主要介绍、分析了目前相关研究中的工具框架,如 TensorFlow, PyTorch, Caffe 等的常用场景,并对自己在研究、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做了分享,她曾提及自己参与的一个计算机视觉项目,有关识别路边灯杆,她遇到的问题就是,模型容易将同样竖直的高楼大厦误识别,影响模型表现;但对此的解决方案并非乱调模型,而是对数据的标记进行了进一步的处理。

回到主会场。

上午,来自中科大的两组同学分别介绍了自己由课程大作业演变过来的项目:利用 Grating Board 实现的裸眼 3D 显示;以及一个 Unikernel 镜像管理工具 CUnik cunik.org ;裸眼 3D 组的同学主要介绍了项目灵感来源以及具体实施;他们强调:想要创造财富,要解决用户关心的问题,而非单纯解决技术问题;一次只使用一个新技术,否则就会陷入 nocode(没有代码只有大饼) 和 nodep(endency) (不依赖已有成果,全都要从 0 开始)的怪圈。CUnik 组的同学主要介绍了 Unikernel 这一技术与虚拟化、容器等技术的区别,同时分析了这一技术没有 Docker 那么流行的原因:学习成本高,相关生态环境不够完善。并(隆重)推出 CUnik ——一个能运行的 BUG Unikernel 构建、打包、管理工具。

中场休息过后,是一场简短的闪电演讲,一位来自台湾大学软体协会的可爱大叔表达了自己对重庆科技、人文发展速度之快的赞叹之情,他就此回忆到当年的艰苦生活;又以U盘(大陆)vs 随身碟(台湾),移动硬盘(大陆)vs 随身碟 (台湾)为例,介绍了海峡两岸的一些差异;他向会场介绍了在台大开展开源社区的经验;最后,他邀请全场参会人员与他同唱 “重庆/台湾是个好地方”,让我们倍感亲切。

接下来,来自中科大(怎么还是他们,下一个我出场了)的同学介绍了 BIOEditor ——一个好用的学术报告编辑器;团队注意到了在生物、物理等学科中,实验报告的编写往往很麻烦:电子版制图困难,手写则过于低效,已有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在这一应用场景都有各自问题。他们选择用 BEL 标记语言,最终渲染 HTML 、输出 CSS 等。BIOEditor还有许多实用特性,如:自动补全、常用词提示;合作编辑 & 批注、版本管理等。

接下来是商业自吹时间:笔者本人代表 BYRIO 社区上台演讲,题目是:为了创意者——开源社区与精神的拓展和延续。会场反响热烈,拍照不断( ,演讲稿、Slides 全文请见:byrio.org/soscon18

之后,来自重邮的李永健同学,同时也是Linux Story的志愿者、现任重邮硬件技术与应用协会会长,介绍了 Linux Story 这一站点的发展故事;来自重庆大学的高雨彤对开源工场社区进行了一波官方安利,并分享了开源工场的组建成长历程。

午饭过后,来自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的马渝泽分享了北美地区的开源教育开展情况,并分享了对于新人培养机制的实践经验。

沉寂5年的安同社区在本次大会上也重返讲台:他们讲述了自己社区的整个历史、黑历史,遇到的挫折以及其中经历的种种转变:原先,这个组织不过是三个初中生的灵感,他们在创立初期跳过很多坑:比如为了炫耀而去做事、组织有层级、成员有压力、做事低效,与外部关系紧张(Linux吧的争吵),后来他们选择闷声发大财,真正地去维护一个开放的社区,踏实地去做事、开发。

演讲稿全文:https://github.com/MingcongBai/soscon-2018-talk/blob/master/transcript.md

Slides:https://repo.aosc.io/aosc-documentation/soscon-2018/slide.pdf

笔者认为安同社区曾经的黑历史也是很多其他组织的前车之鉴,他们现在的做法则是后来者的学习对象,我们要想明白:社区健康的发展需要我们怎么做?什么才是成熟的做法?社区根本的宗旨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我自己也在反思自己。

国内开源社区的一哥 TUNA 也进行了题为 Power TUNA 的演讲,详细介绍了社区历史、各种活动、以及大家关心的镜像站相关问题(稿件、Slides 待补充)。

来自台湾大学开源社的小哥姜柏任为我们带来了他的团队在台大学生会联合选举中对投票电子化做出的贡献和项目经验,投票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一人一票、学生身份的有效性,其中为了解决性能等问题,架构进行过几次修改,同时要解决流程中一系列的痛点难题。小哥搞的事情实在很厉害!Slides详见:厉害了,我的票!

来自西安邮电大学的刘嘉辉大佬同学介绍了自己申请、参加著名的 Google Summer of Code 项目的经历。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